首页 常识

除夕是新年吗(传统文化中除夕和新年的来历与含义)

2024-09-12 09:53:20  100人浏览 

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,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,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。据不完全统计,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。新年俗称“新春”“新岁”“岁旦”等,又称“过年”“过大年”,是集除旧布新、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亲朋团圆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。为什么除夕的时候,我们要贴春联、吃团圆饭和放爆竹?为什么新年的时候,我们要穿新衣服、走亲访友和拜祭祖先?究竟什么是除夕?究竟怎么样过年?

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,过了除夕就是新年!中国古代传说有一种“长发披毛,身如雄狮,头如笆斗,额顶独角,目若铜铃,口似血盆,锯齿獠牙,脚有利爪”的怪兽,它一年中除了腊月最后一天的傍晚,其他时间都在洞里酣睡,它喜欢吃人类特别是细皮肉嫩的小孩,专门到有人居住的村庄来祸害人,所以古人把这样吃人的凶兽叫作“夕”。夕兽身体庞大、脾气暴躁、凶猛异常,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。古人要在夕兽到来前吃一顿团圆饭,因为一旦它作恶吃掉了哪个亲人,那么,这家人就再不能团圆了。虽然夕兽十分凶残,但它有三个弱点,分别是:怕红色、怕响声、怕火光。因此,人们会用红色的对联贴在门上以及装饰屋内,来防止夕兽的侵扰。大家也会通过燃放爆竹和烟花,不断制造闪耀的火光和噼啪的巨响,来吓住夕兽不敢进村。火光和爆竹声一直持续到半夜,饿了一整年的“夕”,就会冻死在外面。

所以,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可喜可贺的日子,就把腊月最后一天除掉“夕”的日子,叫做“除夕”,意思是终于除掉了“夕”这个凶兽!过了除夕,就迎来了新的一年,人们就会在大年初一精神抖擞的穿上新衣服,以表示安全度过了危难的年关。同时,大家会带上礼物,去走访亲朋戚友到处拜年,纷纷相互庆祝去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到来,并且准备好压岁钱给大难不死的孩子们。然后,人们会在新年期间拜祭祖先,摆上丰盛的贡品,烧香烧纸钱,跪在地上磕头叩拜,来感谢祖先的恩惠,祈求祖先继续保佑子孙后代新的一年平安吉祥,同时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
春节,亦称年。据考古发现,“年”字在甲骨文中是上下结构的会意字,上面部分写法为“禾”字,下面部分为“人”字。在金文中,“年”字写法与甲骨文相同,亦从禾、从人。“年”在小篆中写法为“上禾下千”。《说文解字·禾部》称:“年,谷熟也。从禾,从千声。”小篆将“人”字讹变为“千”字,故许慎沿用此说。而“千”字本为有饰之人,此解也并非矛盾。“禾”乃谷物之总称,不能仅解为“小麦”。年成的好坏,主要由“禾”的生长与收成情况来决定,而现在已发掘出的甲骨文中的“禾”字,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,所以“年”的本义是人举着庄稼或者是扛着庄稼,在庆祝庄稼丰收或者祭祀祈祷庄稼继续丰收。无论是古代传说还是真实历史,新年都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。过春节,是对和平、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,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,让我们热闹热闹、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个新年吧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