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棋鸿沟指什么(象棋对垒中的“楚河汉界”历史中还有一个什么名称)
“不可逾越的鸿沟”,是古往今来人们都比较熟悉并经常使用的一句话。
从字面含义看,鸿沟即很深的沟。
那么,真是“鸿沟”沟深壁陡,难以攀越的意思吗?显然不是。
这里的“鸿沟”,实际是指界线、障碍。
这句话引申的意义相当广泛,可以指感情障碍、也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或国家之间对于相同事物的不同观点,从而形成的重要思想障碍。
“鸿沟”为何不可逾越?说白了,它是一条界线。
越界是不允许的,强硬逾越必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“鸿沟”,常与“不可逾越”连在一起使用。
如果聊一聊这句话的相关历史,那可必须要“往事越千年”。
“不可逾越”是一个古老汉语词汇,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,源自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;而“鸿沟”,也是悠久的汉语词语,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
仔细查寻可知,“鸿沟”的位置就在现今的河南荥阳,是中国历史上广为人知的“楚河汉界”。
在河南省荥阳广武山上,至今还保留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,西边是汉王城,东边是霸王城,两城中间那条宽约300米的古运河流经处,就是中国象棋棋盘上所标的“楚河汉界”,亦称“鸿沟”。
这道“楚河汉界”,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。它的北面临近黄河,南接嵩山。西面是邝山,东面为一马平川,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
秦末的楚汉之争,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战争记录。项羽与刘邦两军对垒,仅在荥阳一带就曾“大战七十,小战四十”。
公元前205年夏,项羽在彭城(今徐州)大败汉军,刘邦溃退到荥阳。此后,楚汉两军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。
公元前203年,刘邦出兵攻打楚国成皋。成皋守将曹咎,耐不住刘邦军士多次到城下叫阵谩骂,一怒之下引兵出城,欲渡过汜水与汉军作战。不料船行至河中时,遭到汉军突袭而大败。曹咎后悔不迭,自知无颜去见项羽,只好自杀而亡。
刘邦顺利攻取了成皋,屯兵广武。项羽得知成皋失守,心中大怒,立即调兵前往救援。
为了迫使刘邦投降,项羽把抓来的刘邦父亲刘太公拉至广武山(今霸王城)上,隔阵要挟刘邦说:“你若不及早投降,我就把你父亲下锅蒸死。”刘邦心怀恐惧却故作镇静回答;“当初咱俩共同反秦,盟誓结为弟兄,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。如果你要蒸煮咱们的父亲,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”。
项羽听后更加恼怒,决定杀掉刘太公。后在项伯的力劝之下,“太公幸存”。
公元前203年八月,楚军粮草将尽,项羽被迫议和。刘邦亦未能调来韩信、彭越援军,于是双方订立和约,决定“中分天下”,划鸿沟为界,休兵罢战。
司马迁在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说:“项王乃与汉约,中分天下,割鸿沟以西者为汉,鸿沟而东者为楚。”
和约定立后,刘邦请求楚军放还被虏去的家眷,但遭到拒绝。后来由使者侯生,成功说服项羽,送还了刘太公、吕雉等人,楚军撤兵东回。
这时,刘邦则听从了张良、陈平计策,公然背信弃约,开始追杀人困马乏的项羽。最后,在垓下(今安徽灵璧)大破楚军,接着逼迫项羽于乌江自刎身亡。
楚汉之争,荥阳之战最为激烈。从彭城之战,到荥阳之战,再到垓下之战,曾经兵强马壮的项羽渐落入下风,刘邦则乘势崛起。
楚汉相争这段历史文化,不仅广泛被文字传播,还被刻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,令“楚河汉界”人尽皆知。
更有史料说,楚汉划界的“鸿沟”,实际是古代一段运河河道,它曾是连通黄河与淮河的通道。西汉时期又称“狼渠”。
这条运河大约在战国魏惠王十年(公元前361年)时凿通,自今河南荥阳北引黄河水,东流经开封北,再折向南,经许东、太康西,至淮阳东南注入颍水。
可惜,“鸿沟”在西汉末年就逐渐淤积荒废了。
“鸿沟”荒废,却没有影响“楚河汉界”的文化永存。
中国象棋里两军对垒,双方以黑红各自为阵,为“杀将夺帅”而战。交战中可以越过“楚河汉界”,但“斗智不斗勇”,各自运用计谋智慧,设法擒拿对手的将帅,但将帅却始终不可相互照面。
中国象棋对弈中设立的这些游戏规则,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绝不可小视,因为在小小的棋盘上,时刻都弥漫着楚汉相争的历史烽烟。